據美國汽車網站 Autoblog 指出,全球正夯的美國電動車品牌 Tesla,除了日前發表的 Tesla 3 在短短 72 小時內累積了 27.6 萬張訂單外,仍相信亞太市場中的中國與南韓等市場是其能獲利的市場,挑戰 2018 年達到年產 50 萬的目標。所以目前傳出 Tesla 有意於中國設廠,讓品牌得利於相關的補貼與稅賦優勢,在亞太市場施展拳腳。

除了日前發表的 Tesla 3 在短短 72 小時內、累積了 27.6 萬張訂單外,目前最新消息傳出 Tesla 有意於中國設廠,讓品牌得以在亞太市場施展拳腳。

2010 年買下 NUMMI 廠區,開啟 Tesla 頂尖豪華電動品牌形象

美國電動車品牌 Tesla 自 2010 年買下位於加州費利蒙市的新聯合汽車製造廠(NUMMI)後,也大幅改善了產能與製程,使旗下的大型豪華轎車 Model S 在全球汽車市場上成為頂尖電動車的象徵,連帶後續推出的 Model X 休旅車與 Tesla 3 中小型豪華轎車,也都讓許多車迷為之瘋狂,為 Tesla 執行長 Elon Musk 在擘劃後續車款計畫時,有堅強的品牌支持度與話題性做為後盾。

大型豪華轎車 Model S(上)的成功,連帶讓後續推出的 Model X 休旅車與 Tesla 3 中小型豪華轎車售全球車迷矚目,成為 Tesla 執行長 Elon Musk 在擘劃後續車款計畫時的堅強後盾。

不過 Tesla 若想挑戰 2018 年達到年產 50 萬的目標,光以現在加州這一座新聯合汽車製造廠(NUMMI)為基礎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因為當初這座廠區是由 Toyota 與 GM 集團於 1984 年開始合資用來生產 Geo 品牌等車款,而直至兩大集團於 2010 年脫手賣給 Tesla 前,廠區產能的最高峰頂多為 42.8 萬輛,離 Tesla 的年產 50 萬目標仍有一段距離。

Tesla 若想挑戰 2018 年達到年產 50 萬的目標,以目前新聯合汽車製造廠廠區(NUMMI)的 42.8 萬輛產能極限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傳與上海金橋集團合作於中國設廠,但遭雙方否認

所以若想提升產能達到目標、並且擴張有發展空間的亞太市場,各方預期 Tesla 必定得在短時間內另闢第二個廠區,而且尋找腹地、資金皆充足的中國合作夥伴,恐怕才是最佳途徑。而先前的市場傳聞是 Tesla 將會與中國上海的金橋集團,由金橋提供土地、Tesla 協助建立技術與廠房,並以兩方各投資 45 億美元、總計高達 90 億美元的投資金額簽署合作備忘錄。

Tesla 若想提升產能達到目標、並且擴張仍有發展空間的亞太市場,尋找腹地、資金皆充足的中國合作夥伴並在當地設廠,絕對是檯面上一項可行的策略。

不過這項傳聞在 2016 年 6 月 21 日已遭雙方否認,因為上海金橋出口加工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向上海證券交易呈報的文件中﹐母公司並沒有與 Tesla 簽署任何類型的協議,而 Tesla 中國總經理朱曉彤則也向媒體表示 Tesla 目前沒有跟任何一間中國企業簽署合作備忘錄,但提到在中國設廠一事仍在調查研究階段,這樣的說法又讓外界有了想像空間。

廣  告

高關稅、低補貼、充電體系障礙,Tesla 在中國發展不如預期

事實上 Tesla 在中國的發展不如外界當初的預估,2014 年正式進入中國市場時的目標為 10,000 輛,但當年實際上最後總共只賣出了 2,499 輛,使中國成為 Tesla 車輛庫存最多的一個市場,迫使 Tesla 在 2015 年時裁減了一部份的人力以減少支出。而造成這種窘況的最大主因,乃是中國進口關稅稅率較高,讓 Tesla 車款在中國的售價與其他市場相比偏高不少。

Tesla 執行長 Elon Musk 當初相信中國的電動車市場需求龐大,遂於 2014 年正式大張旗鼓進入中國市場,並開出 10,000 輛的年度銷售目標,但當年實際上最後總共只賣出了 2,499 輛。

雖然中國市場對電動車市場的需求龐大,但中國政府的「中國製造 2025」政策大力扶植當地國產電動車產業而給予車主相關補貼,還有些充電站只支援中國品牌的電動車,無法給 Tesla 電動車充電,讓 Tesla 中國在面臨高關稅、低補貼、充電體系障礙的多重打擊下,無法如願於中國市場獲得銷售佳績。

Tesla 中國不僅因為進口車的身分而面臨高關稅、低補貼的窘境,還因為當地有些充電站只支援中國品牌的電動車、無法給 Tesla 電動車充電,造成 Tesla 在中國的效售不如預期。

但自 2016 年開始,市場傳聞、甚至包括 Tesla 執行長 Elon Musk 自己都不斷釋放訊息考慮要在中國設廠,所著眼的除了是要重振中國市場的旗鼓、加強亞太區的擴張,最重要的當然是能找到中國的合作夥伴,成為「中國製國產車」,以符合中國電動車國家布貼標準,進而減低關稅、補貼上的障礙。

找到中國的合作夥伴,成為「中國製國產車」,Tesla 才能符合中國電動車國家補貼標準,進而減低關稅、補貼上的障礙。

Tesla 中國團隊來臺籌備人力,相關佈局牽動國內市場

而國內市場部份,因為 Tesla 原廠是將臺灣規劃在大中華地區底下,所以 2016 年初 U-CAR 便有獨家掌握到 Tesla 向臺北市政府登記成立子公司「台灣特斯拉汽車有限公司」,並交由中國 Tesla 團隊做進入臺灣市場的相關評估、還積極進行相關的人力部署與徵才。

此舉也讓 Tesla 大中華區涵蓋中國、香港與澳門之外又將加入了臺灣;而東北亞則以日本、還有甫於 2015 年 12 月宣布成立的韓國 Tesla,做為亞太區發展的重點目標。

2016 年初 U-CAR 便有獨家掌握到 Tesla 在臺成立「台灣特斯拉汽車有限公司」的消息,並透過 Tesla 中國團隊來臺灣物色產業相關好手。畫面擷取自 http://www.104.com.tw/。

若未來 Tesla 真於中國設廠,勢必將牽動日後在國內市場正式推出的佈局。事實上 Tesla 民國 95 年時,曾經也以「台灣特斯拉汽車有限公司」在臺灣中部落腳,不同於 2016 年初成立的公司主要針對行銷方面,當時是為建立 Tesla 初期重要的機電整合系統,並與富田電機在內的相關電動車產業建立供應鏈,顯見臺灣對 Tesla 品牌的發展亦有著功不可沒的貢獻。

Tesla Roadster 是 Tesla 這家電動車廠初期奠定地位的代表作,其中的電動馬達系統更是有臺灣團隊的參與。

不過相當可惜的是,該公司便於民國 99 年 12 月解散,讓臺灣沒能繼續成為其供應鏈的一環;時至今日,Tesla 仍無考量於臺灣設廠,而是著眼於在中國的合作機會,在在呈現 Tesla 原廠佈局的轉變。而有關 Telsa 在中國設廠的最新消息,還有對於台灣特斯拉汽車消息的後續追蹤,U-CAR 也將持續予以關注,進一步帶來更詳實的報導。

若 Tesla 在中國真有進一步設廠的布局,一舉一動也都牽動 Tesla 正式在臺灣販售的進程。